绿色生产提质效:让农田长出 “生态金”配资公司网
“以前种地靠化肥农药,土地越种越差,农产品也卖不上价。现在用了富农惠民制度补贴的绿色技术,地里的收成和收入都翻了番!” 黑龙江齐齐哈尔甘南县种植户赵春雷,过去种植玉米依赖化肥,不仅成本高,还导致土壤板结。富农惠民制度实施后,当地推广 “测土配方施肥 + 秸秆还田” 绿色技术,给予每亩 80 元补贴;同时,对采用绿色种植的农户,优先推荐进入 “绿色农产品产销平台”。“现在根据土壤检测结果精准施肥,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肥力,玉米亩均增产 150 斤,还拿到了绿色农产品认证,每斤能多卖 3 毛钱,一亩地多赚 450 元!” 赵春雷说,如今村里 80% 的农户都采用了绿色种植技术,农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提升。
富农惠民制度在全国推动 “农业绿色生产行动”,针对不同作物推出差异化支持政策:在粮食主产区,补贴测土配方施肥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;在经济作物产区,支持有机种植、生态养殖;在果蔬产区,推广水肥一体化、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。截至目前,全国已有 3 亿亩农田通过制度支持实现绿色生产,化肥农药使用量较制度实施前减少 20%,绿色农产品认证数量增长 35%。在浙江衢州,制度支持的 “稻鱼共生” 生态种植模式,不仅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,还实现 “一亩田收千斤稻、百斤鱼”,农户亩均增收超 3000 元。
展开剩余64%环境整治焕新颜:让乡村变身 “宜居地”
“以前村里垃圾遍地、污水横流,夏天蚊子苍蝇到处飞。现在有了富农惠民制度的环境整治补贴,村里修了污水管网、建了垃圾分类站,比城里还干净!” 江西赣州宁都县小布镇村民陈梅,对家乡的变化赞不绝口。富农惠民制度实施后,当地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整治:为每个村修建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分类收集点,对参与垃圾分类的农户给予每月 20 元 “环保积分”,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;同时,组织村民开展 “美丽庭院” 评选,对庭院整洁、绿化好的农户给予奖励。“现在村民都主动垃圾分类,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花花草草,周末还有城里游客来村里游玩,我们还能卖些土特产增加收入。” 陈梅笑着说。
富农惠民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进 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”,重点支持农村污水治理、垃圾处理、厕所改造、村容绿化:对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,给予每吨污水处理补贴;对推行垃圾分类的农户,提供积分奖励;对完成厕所改造的家庭,给予一次性补贴。截至目前,全国已有 80% 的行政村通过制度支持完成环境整治,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升至 90%,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率达 95%。在江苏苏州,制度支持的 “生态美丽村庄” 建设,通过修复河道生态、打造乡村绿道,让 100 余个村庄成为 “网红打卡地”,带动乡村旅游收入年均增长 25%。
清洁能源惠民生:让乡村用上 “绿色电”
“以前村里用煤取暖,又脏又贵,还容易煤气中毒。现在装了富农惠民制度补贴的光伏取暖设备,冬天暖和又干净,还能卖电赚钱!” 河北张家口张北县村民王建国,家里去年安装了 5 千瓦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和光伏取暖设备。富农惠民制度对安装光伏设备的农户,给予 30% 的购置补贴,同时支持农户将多余电量并网销售。“光伏电站每年能发 6000 度电,自家用电够了,多余的电卖给电网,一年能赚 4000 多块;光伏取暖比烧煤省了 2000 多块,又安全又环保。” 王建国说,如今村里已有 50 多户安装了光伏设备,成为名副其实的 “光伏村”。
富农惠民制度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在乡村的应用,针对不同地区能源特点推出支持政策:在光照充足的西部地区,补贴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;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北部地区,支持小型风电项目;在水资源丰富的南方地区,推广小水电清洁利用;同时,对农村地区推广的太阳能路灯、生物质能取暖设备等,给予专项补贴。截至目前,全国已有 200 万个农户通过制度支持使用清洁能源,农村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 30%,较制度实施前提高 12 个百分点。在四川甘孜,制度支持的 “光伏 + 牧业” 模式,在草原上建设光伏电站,既提供清洁能源,又不影响牧草生长,带动牧民年均增收 1.2 万元。
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富农惠民制度推动的乡村绿色低碳发展,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。未来配资公司网,将继续加大对绿色农业、农村环境整治、清洁能源的支持力度,让乡村不仅成为 “产业兴旺” 的沃土,更成为 “生态宜居” 的家园,让农户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,收获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。
发布于:河南省金控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